今年的端午節(jié)小長假,恰逢我國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。6月12日,由黃石文新廣局主辦、黃石群藝館承辦、大冶文化館協(xié)辦的“非遺進校園·弘揚民族情”——黃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(tǒng)美術講座,在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舉辦。
大冶石雕、刺繡走進校園
當天活動內容共分為3部分,代表性傳承人專題講座、實物展示及手工技藝表演、黃石非遺項目圖片展,吸引了近百位湖師大師生前來觀看,講座地點設在湖北師范大學教育大樓四樓的書畫教學實驗平臺,可以容納百人的大教室座無虛席。
大冶石雕大師尹國安和刺繡大師劉小紅,受邀參加講座。據悉,兩人均為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,其中尹國安為了此次活動特意從浙江趕回來。
這天,尹國安主講《中國民間藝術之大冶石雕》、劉小紅主講《大冶刺繡的民俗文化》,與學生們一起分享了這兩項非遺項目中蘊含的民俗文化。兩堂課講下來學生們都聽得相當認真,反響十分熱烈。
實物展示區(qū)和圖片展示區(qū)設在湖師大籃球場邊,國家級非遺項目“大冶石雕”和省級非遺項目“大冶刺繡”的部分實物作品分別在現(xiàn)場展示。
尹國安還親臨現(xiàn)場,為感興趣的同學做石雕技藝的講解;劉小紅老師則在現(xiàn)場飛針走線,展示了自己的刺繡絕活,引得大批同學圍觀并嘖嘖稱贊。
非遺文化有望高校開門授課
據悉,此次圖片展共展示了黃石市37項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其中我市就有14項。
傳統(tǒng)美術是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,蘊含著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,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(chuàng)造力。大冶石雕和大冶刺繡分屬于非遺項目中的傳統(tǒng)美術門類,在當代社會中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(fā)展空間,具有自我造血功能,尤其難能可貴。
此次講座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送進高等學府,旨在讓廣大青年大學生在感知、體驗中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,提升自豪感和自信心,激發(fā)愛國愛家鄉(xiāng)熱情,培養(yǎng)對傳統(tǒng)民間文化的興趣,主動學習、傳承、弘揚,成為具有傳統(tǒng)文化根基的人。
活動現(xiàn)場,不少學生表示愿意深入了解石雕、刺繡這類文化,希望學??梢蚤_設相對應的一些專業(yè)課程。相關負責人透露,未來,不排除我市的石雕、刺繡等文化藝術或將走進高校開門授課。